【卫浴网】高安陶瓷从起步、发展到壮大,越来越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断暴露眼前,对于它未来的发展方向,高安业内人士纷纷给出了不同版本猜测。有人说高安陶瓷产业发展至今已处于“拐点”时刻,企业相互之间唯有站在产区及产业的高度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才能“治愈”当前产能过剩、产品竞争力弱、品牌效益差的痼疾。但是,从多家本土企业曾经的积极尝试结果之中,不难发现当前本土企业之间、本土与外地企业之间成功实现资源整合,仍然是一件“看起来很近,做起来却很遥远”的难事。
由于产区发展起步晚、膨胀速度快,大多数企业不约而同的面临着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配套不齐全等问题。上图为太阳陶瓷高安营销中心,在近20年的发展中形成拥有5个生产基地,产品涵盖抛光、仿古、瓷片、外墙等,是高安本土企业中产品较完善的企业,而高安一些企业想要迅速拥有这么多的生产线、丰富产品链,在企业建线成本及生产成本不断高涨,而资金却普遍缺乏的今天,企业之间进行资源整合无疑成了解决问题较为便捷的途径。
资源整合其实早在三年前就已有很多高安企业在实践。
2009年,随着高安产区规模及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产区产品品种的日趋完善,吸引了部分外地贴牌商千里迢迢而来贴牌,甚至其中不乏广东一、二线高等品牌。但当时主要以瓷片和仿古砖为主,其他类型的产品表现得并不显著。
在这样的形势下,高安某专业生产仿古砖的企业曾一度把企业的大部分销量寄托在贴牌商身上,一方面减少了企业在营销方面的开支成本和管理上的经营成本,一方面使企业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好产品生产。
饶是如此,该厂家与贴牌商的合作并不能一帆风顺及长远的发展下去。因涉及双方利益,在某些方面及条款上二者很难达成一致,贴牌商的不稳定性加剧了企业的内部动荡。当这样看似美好的合作终止后,企业再将目光转投终端市场时,恍然发现自己在基础市场开发上已荒废多时。
而本土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在当时尚处于萌芽状态。
理论上可行?
本土企业之间达成战略合作联盟在近两年才真实开始兴起,但这种的合作联盟较后都因各种因素的不成熟而被告夭折,这类企业主要以生产抛光砖为主,“产品除了聚晶、普拉提还是聚晶普拉提”,随着新增生产线成本的不断增加,一些企业也希望尝试走广东私抛厂企业的发展模式,购买砖坯,自己抛光加工。
2011年下半年正值“金九银十”之际,高安产区还呈现一片喜人的形势,多数产品供不应求且价格在原价的基础之上微有上调。据了解,那个时候江西金凯瑞陶瓷由于自身产品结构单一,就曾找过华硕陶瓷等企业洽谈砖坯的合作事宜,但由于在淡季和旺季的产量分配等诸多环节出现了分歧而并没有成功。
事实上,这样因企业在某些方面的相互争执而较终酿成的尴尬局面在高安产区并不鲜见。因为本土企业在生产成本、产品定位以及市场布局等方面基本雷同,双方利益点重合明显;同时,大部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产品销售及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贴牌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实质上是一把双刃剑”,江西华硕陶瓷集团营销总经理谢向军如此评价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现象。这位曾在广东陶瓷行业有着十几年营销经验的职业经理人,2010年初来高安时,就积极倡导本土陶瓷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直到今日他仍然如当年一般对企业资源整合的热情不减。他分析认为,本土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在现阶段的高安产区理论上行得通,但短期内会比较困难,因为“企业之间在这样的问题上存在的顾虑太多了,很难达成一致的认同感,”。
顾虑包括:担心会造成各自经销商之间的市场竞争,因为很多企业的市场范围及客户分布重叠度很高;对对方生产能力及品质管理的信心不足,旺季供应不足,淡季则压力过大;三是利益分配上的分歧,以两家分别生产聚晶和普拉提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合作为例,两种产品的之间生产成本差不多,但卖价上普拉提要比聚晶高出许多,这样无论哪一家企业都会选择去做普拉提而不是聚晶,因为普拉提利润高,而且在战略合作关系上,生产企业不是像对待重要客户一般对待贴牌企业,而是像对待边缘客户一样对待。
“给别人贴牌就等于是帮别人做嫁衣”。谢向军补充道,在高安产区做贴牌选择面太过狭窄,但依赖性很强,而且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产品。“比如在产品的花色上,可能你的产品只有三种,但我的要求是五种,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就满足不了我”。
即使这样的合作看起来会困难重重,但并不是意味着没有成功的可能。
“至少在短时间内高安产区的企业之间形成不了这样的合作,这取决于企业老板的意识问题”。在一位要求匿名的人士看来,高安本土企业老板没有尝过类似的甜头,首先想到的是双方合作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短期内的经营风险,而不是看到长远的发展。
该人士认为,“高安本地老板普遍想得多,做得少,与其说是企业家,还不如说是商人”。这是企业之间难以达成合作的较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