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库?人名,地名?7年前,拥有40多万人口的法库县是个农业大县、财政穷县,“不闻机器声、只见炊烟起”的偏远小城一直默默无闻。据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法库县农民人均收入2000多元,县财政收入4000万元。7年之后,法库成为辽北的工业强县,完成了由农业大县到工业大县的完美转身,而这背后则是“东北瓷都”的崛起之路。
“陶瓷,一个产业改变了法库的命运。”法库县县长冯守权如此感叹。
陶瓷产业改变法库命运
10月14日,辽宁,沈阳北站。乘出租车向北1小时左右的路程便是法库县城。
“您去哪家陶瓷厂?”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客气地问记者。王师傅今年50岁,土生土长的法库本地人。在车上,他告诉记者,前来乘车去法库的客人大部分是与当地陶瓷产业有关,而自己这些年来也因此练就了“火眼精精”,很容易看出乘客去法库的目的,一上车就直接询问其去哪家陶瓷厂。
王师傅向记者介绍,法库是一个农业县,原来县城只有一个啤酒厂,没有其它企业。他原来在法库县城近郊务农,这几年法库县因出产陶瓷而发生了巨大变化,县城规模不断扩大,他也因此成了“市民”。与此同时,法库的陶瓷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前去投资、经商,他便加入到“的哥”的行列,跑起了出租车,现在专门来往于沈阳、法库之间。“每天虽然很辛苦,但生意红火。”王师傅表示对目前的生活很知足。
“几年前这个地方还是一片荒地。”来到记者即将入住的酒店,王师傅颇为感慨地说,原来“一抬腿就能迈出县城”,现在变大了。记者注意到,在该酒店门前停满了来自吉林、内蒙古、山东、广东、福建等地牌号的车辆,操着不同口音的人进出于酒店,而其附近则汇集着闽南菜、粤菜等不同菜系的饭店。
而法库几年来一系列变化在前来投资的客商眼中也颇为深刻。
陈先生,沈阳日日升陶瓷有限公司负责人,2004年来到法库。他向记者描述,他刚来时,夏天晚上10点以后就吃不到宵夜了,而现在通宵都有。“那时候整个县城只有法库宾馆,还是破破烂烂的。”陈先生回忆。如今,法国雅高酒店集团、神鹏国际商务酒店等星级酒店早已入驻法库。
这一切皆因陶瓷。
2002年,法库县陶瓷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敲开了法库县工业化之门。位于法库县城南部的法库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以陶瓷为主导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法库因此驶入了向工业强县转变的快车道:2004年全县财政收入突破了亿元大关,2006年达到1.85亿元,2007年底实现3.4亿元,实现了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辽宁省中等经济发达县区的跨越。如今,陶瓷产业已经成长为法库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品牌和有力支撑。据法库县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法库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1亿元、财政收入3.64亿元。其中,陶瓷产业实现产值达61亿元,对财政贡献1.6亿元。主业兴,百业旺。开采、加工、运输,产业链不断延长,其中,带动了2万余人的产业工人出现。2008年,法库陶瓷产业跻身全国县域产业集群100强,产业规模居东北第一、全国第五。
“陶瓷运输专线、大东北陶瓷城、陶瓷工业学校、陶瓷检测与研发中心、东北瓷都商会、东北瓷都博物馆等一系列配套项目也将陆续上马。”法库县招商局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
陶瓷资源变陶瓷产业
法库,位于阴山山脉和长白山脉交接处,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也在此相连。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构造的山系、盆地、褶皱、断裂带,在经历亿万年的巨变后,为这里留下了丰富的瓷土、高岭土、膨润土、硅石、硅灰石、方解石、沸石等30余个品种的非金属矿产资源。法库县公开资料介绍,上述资源占沈阳市已探明矿种的70%以上、辽宁省的20%以上,“储量之大、品位之高、种类之全,位居世界前列”。同时,法库县拥有生产陶瓷的全部坯体原料,其也因此赢得了“国家一类矿产资源大县”、“全国瓷土基地县”等盛誉。
但头顶“资源大县”的法库却一直没有相关加工产业,法库人守着金矿却仍要“挨饿”,这不得不让法库人对此耿耿于怀。
一个“穷”字让法库人开始着眼在“金矿”上寻找出路,发展陶瓷产业、打造“东北瓷都”的想法也因此而生。法库县政府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02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法库作为东北中心城市沈阳市的“后花园”、东北地区的交通要塞,得以天时、地利、人和,借此顺势崛起。
上述人士认为,法库发展陶瓷产业除了原料优势外,还具有燃料与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市场、环保等6大优势。该人士告诉记者,法律陶瓷产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产区,而沈阳是东北地区的经济、金融中心,交通枢纽,陶瓷产业营销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占据东北三省及内蒙古、陕西等广阔市场的同时,还可以辐射日本、韩国、蒙古和俄罗斯等地区。“在陶瓷生产中,法库注重环保及循环经济发展,解决了陶瓷固体垃圾和废水问题。”该人士介绍,坚决不走“牺牲环境发展经济”这条老路。这与其他陶瓷产区相比颇为独特。这一措施在陶瓷企业得到了印证。沈阳王者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平义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王者陶瓷的发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其中对企业的环保、安全要求非常严格,污水统一处理,最终目的是发展环保经济,王者陶瓷作为本地知名企业仅在环保投入上就达到了千万元。“这是在法库投资的首要条件。”林平义说,也因此吸引了像他一样的众多投资者。
法库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丁斌说:“在法库,原来一吨原材料(瓷土)卖不到70元,而生产成砖以后,一片砖就可以卖4元多。”
守了多年的陶瓷资源终于能下“蛋”了。
陶瓷业的“法库现象”
2002年7月11日,法库有了陶瓷产业的记载。当天,来自山东淄博的崔军集团在法库建立的第一条陶瓷地砖生产线开工,揭开了法库资源优势向产业化迈进的一步。当年10月17日,第一片瓷砖产出,真正改写了法库“只能卖原料没有产品”的历史。
让法库人兴奋的是,陶瓷产业的快速崛起似乎有些出乎他们的意料:2004年,初步确立了法库在东北地区陶瓷生产行业的统领地位;2005年,新引进14户企业48条生产线,累计28户企业104条生产线开工建设。同时,制定了“东北瓷都”建设总体规划;2006年,陶瓷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四大区域”建设全面铺开,产业规模与档次进一步扩大和提升;2008年,法库进一步加快了“四区、五园”建设;2009年,法库陶瓷确定了“国际化、品牌化、瓷文化”发展方向,坚持科学、创新发展原则,开始了法库陶瓷二次创业。
“2009年发展最为迅速。”沈阳王者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平义告诉记者,在国家对农村住房补贴政策等宏观政策的带动下,法库陶瓷产业正在挤压广东、山东等传统陶瓷生产基地,一度形成“全国看法库”的情形。同时,法库瓷砖的价格也颇为引人关注,一等30×45mm的内墙砖,价格达到了30多元。
2009年7月18日,沈阳博士盖陶瓷有限公司、沈阳新宏远陶瓷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同一天在法库经济开发区内举行竣工投产庆典。沈阳博士盖陶瓷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熊岭松告诉记者,博士盖陶瓷是第一家来华投资的西班牙陶瓷企业,2007年作为辽宁省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户法库,占地面积1500亩,计划建设30条陶瓷生产线。主要生产高档聚晶微粉抛光砖、钛金砖、高档微晶内墙砖、欧式仿古砖等产品。“博士盖当时也在广东佛山、山东、四川夹江等地考察过,最后落户法库,看好的就是其前景。”熊岭松说,博士盖陶瓷等多个新项目的引进,使法库的陶瓷产业进入了高档墙地砖、精品陶瓷等产品的生产领域,将有力地促进“东北瓷都”的品牌化建设。
据法库县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统计,截止到2009年6月,累计开工建设企业142户,各类生产线352条,其中投产生产线192条,在建生产线160条,包括建筑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工业陶瓷、卫生洁具等,产品有釉面砖、耐磨砖、玻化砖、抛光砖、微晶瓷等12大类27个品种。
法库县一业内人士对此介绍,法库陶瓷产业的发展速度颇有些让人眼花缭乱,被业界称之为“法库现象”。
“东北瓷都”的梦想
沈阳市有关业内人士称,东北三省城市人口目前人均拥有2至3平方米陶瓷,可见陶瓷行业发展空间很大。
其实,法库县委、县政府早已对自己的主导产业——陶瓷进行了规划与展望。2007年10月,中共法库县委、县人民政府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陶瓷产业集群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认为,法库通过5年左右时间,建设各类陶瓷生产线1000条,将“东北瓷都”建设成集生产、销售、研发于一体,汇各种陶瓷为一城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陶瓷产业基地,产品实现由法库制造向法库创造的转变,将法库县城建设成为中等规模城市。
本报记者了解到,“意见”中未来5年,法库城市发展规划是按照建设40万人口中等规模城市、成为沈阳新城区的总体目标。在陶瓷产业规划上,在2012年,建设建筑陶瓷300条、卫生洁具50条、日用瓷150条、艺术瓷100条、工业瓷100条、特种瓷30条、其它陶瓷及配套270条,共计1000条各类生产线。同时,“意见”表明未来陶瓷产业区域规划更加细化、规模化,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和环保将更加完善。
“都是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做文章,确保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法库县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法库县县长冯守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法库将一如既往地发展陶瓷产业,进一步加快“东北瓷都”走向世界的步伐。预计到2012年,法库陶瓷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将达到600亿元,相关就业人员30万人。
不过,法库如果因此而自豪甚至沾沾自喜,还为时过早。
“就目前来说,法库陶瓷产业还是以中、低档砖为主,数量上而言,企业已经处于饱和。”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坦言,法库陶瓷企业已处于激烈竞争阶段,彼此间的价格战打的异常惨烈。然而,新企业、生产线还在加速上马,2010年的产能要比今年翻一番,进一步规范与提升档次应该成为法库政府今年及明年的一个重要命题。该人士分析称,当地陶瓷企业还担心政府目前政策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同时政府在市场推广、宣传力度等方面还远远不够,而企业应及时创新、更新观念,选择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子,打造品牌,避免无序竞争。
法库与其它陶瓷产区相比,其陶瓷企业还面临着因气候环境带来的生产周期短的不利因素。法库县有关人士介绍,法库陶瓷企业的生产期一般是从每年的3月至次年的10月,仅8至9个月的生产期。“企业如此长的休整期,对企业不利。”该人士说。广东新中源陶瓷沈阳营销中心总经理李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新中源于2007年7月在法库建厂,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陶瓷企业,目前为止唯一入驻法库的国内著名陶瓷企业。李波说,当初建厂时已经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因素,因此在人才、精力等方面投入的成本将更高,需要的设备等更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