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延伸:单一还是多元?
2008年,陶瓷卫浴行业最明显的一个趋势是又有一些领军品牌开始进行产品线的延伸,从瓷砖到卫浴,从卫浴到瓷砖。成功没有定式,企业的扩张方向也没有固定规范,尤其是对想要扩张规模,尽快做大做强的企业而言。能够固守瓷砖或者卫浴单一’小天地’的企业似乎越来越少,像诺贝尔一个品牌可以做到36亿的似乎再也找不到第二家。反之,尝试瓷砖与卫浴兼做的似乎比比皆是,从卫浴向瓷砖渗透的,北有惠达,南有箭牌;从瓷砖向卫浴延伸的更多,新中源、新明珠、萨米特,马可波罗也跃跃欲试;从五金水暖想卫生陶瓷延伸的,以福建南安的几家龙头企业为代表,从南到北,大批各自领域的佼佼者都想尝试,都想有所突破。有业内人士分析,企业做这样的尝试也可以理解,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消费者的需求层次是多元化化的,总有一部分需求存在,单一和多元,各有各的优势,只要企业自身定位准确,单一不一定就会没有前途,多元也不一定就是盲目扩张。2009年,瓷砖、卫浴、五金相互渗透的趋势是否会越来越明显?还是因为’冬天’的来临而有所收缩?我们拭目以待。
品牌定位:’小众’还是大众?
虽然不断的有企业尝试,在瓷砖的产品手册里也写满了各式各样象征’品味’的莫名其妙的句子,企图让更大多数的人理解,自己的品牌不仅针对精英,也从未舍弃’大众’。但是,囿于经济水平的限制和人们对瓷砖、卫浴产品的认知,众多的陶瓷卫浴品牌还停留在’小众’的阶段,像少数极富个性的文艺片一样,只能在个别时段、个别影院做小范围放映,虽然是精品,但是缺乏观众,不为’大众’所欣赏。曾有某个排名行业前三甲的企业高层发出这样的疑问:同样是有十年左右的历史,为什么我们的品牌知名度跟一些IT企业相比,差距如此之大?除了产品本身的特点外,企业对自己的品牌宣传推广不够也是重要原因。当然,这也跟企业自身实力相关,建陶企业能够做到像诺贝尔那样,敢在央视奥运黄金时段做广告的还为数不多,能够像快速消费品企业那样争相请明星代言的更是寥寥无几。2009年,到了真正短兵相接的’严寒’期,品牌知名度更大的相对更有优势在终端市场的招牌是否会更吸引人呢?是做’小众’文艺片,还是’大众’商业片?
生产和销售区域化:区域品牌还是全国品牌?
2008年,随着几家大企业的扩张,如新中源等在各地的生产线相继投产,建陶品牌的生产和销售区域化问题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有知情人士透露,新中源在各地的投资已有遍地开花之势,在一些二三线市场,生产和销售形势一片大好,羡煞旁人。生产和销售区域化,对于本地品牌来说也当地无疑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对于全国性品牌而言,多几个生产基地,必然也会多几分在区域市场获取更多市场份额的把握。对于新诞生的品牌来说,是做区域品牌更好还是走向全国更具竞争力呢?区域品牌增加,对于已经形成相对高端定位的全国性品牌而言,是否意味着也要退出区域品牌,才能实现更好的’下沉’争夺更多二三线市场份额?2009年,区域品牌会唱主角吗?
建陶’中国名牌’或将寿终正寝:没有’名牌’怎么办?
建筑陶瓷的中国名牌评选从一开始就很不平静,经历了06年、07年的风波后,08年再次遭遇不测风云,虽然名牌战略作为一种行业发展方向不会被废止,但是陶瓷行业的’中国名牌’似乎已无’生还’希望。矿泉水瓶子上印着’中国名牌’,瓷砖的外包装上也是中国名牌’,虽然看上去没有这个四个字的产品跟有这四个字的产品并无差别,但是对经销商和企业来说都意义非同寻常,对于不了解陶瓷产品的消费者来说,这四个字同样是一个可认知的品质保证。2009年,陶瓷产品的’中国名牌’将何去何从,能否有一个定论?
最近,让无数出口企业感到寒冷的人民币升值问题似乎也要’解冻’了,人民币大有贬值之势,2009年,人民币即将贬值回到原来的水平还是继续升值呢?经济学家似乎也难以预测。2009,不确定因素很多,习惯了务实的制造行业如何应对虚虚实实的发展环境变数?我们期待企业的’实际行动’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