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1月30日,搜狐网的演播大厅里,伴随着一首温暖的《感恩的心》,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北京市工商联厨卫行业商会联合主办,50多家橱柜、五金、卫浴企业共同参与的“流动母亲安心行动——蒲公英就业教育基金实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3月10日,这些企业将以义卖的形式,为北京第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蒲公英中学募集至少100万元作为蒲公英就业教育专项基金的奠基款。
这是一次非比寻常的义卖,企业从传统的“授之以鱼”的捐钱捐物转变为“授之以渔”的职业技能培养,不但能帮扶弱势群体,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还能为整个行业培养人才,解决企业的人才问题。有业内人士评价,这是企业公益活动的一次飞跃。
企业:为人才共享做铺垫
“中国正在从农业大国转向工业大国,作为制造型企业,我们需要大量有专业技能的产业工人,因此我们将公益活动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让企业参与‘授之以渔’的公益事业,用义卖募集的专项基金对这些农民工子弟进行职业教育和企业内训,可以解决企业本身的人才问题,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出切实可行的、有实际收效的公益活动。”
作为此次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大诚橱柜总经理路军认为,未来的10年或者20年,中国要完成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过渡,将有大量的从业人员需要从农业生产转向工业生产,但目前教育体制和方式缺乏实际操作性,尤其是橱柜、五金这样的制造型企业,更需要培养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性人才,这就不仅需要社会教育,也需要企业的“专属”教育。
据了解,参与此次公益活动的企业包括了橱柜、五金、卫浴等领域的50余家企业,无论是国内的欧派、海尔、箭牌,还是国外的博夫曼、Blum、乐家,都是品牌企业,这些企业都有很多培训、内训活动,但在专业人才资源方面还是“吃紧”,国内企业的人才短缺尤为突出。
此次行动的主旨,就是建立以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需求为出发点,定向培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训模式,“这种教育是通用型的职业教育,是社会型教育而不只属于某个企业,因此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属于整个行业,届时便可实现人才资源共享。”路军作为企业家代表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受助方:扩充企业人才来源
如果说“蒲公英就业教育基金实事公益活动”的启动也意味着参与企业人才资源共享计划的启动,那么这也可能是蒲公英中学的孩子们命运发生转折的开始。正如蒲公英中学校长郑洪所说:“这个活动启动,意味着蒲公英中学的孩子们就像一粒粒种子,就要发芽,开出新的花朵了。”
据郑洪介绍,根据全国妇联的权威调查,在全国1.3亿的流动人口中,约占19%是学龄儿童,人数达一千多万,而他们的教育,因为现行的户籍制度和其他社会原因,成为了很大的社会问题。“但这些孩子多数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是社会上非常有希望的一个群体,如果企业在出钱、出物的同时还为他们提供职业教育的机会,让他们参加职业技能训练,他们将可以成为企业新兴的生产力。”郑洪认为,企业把爱心聚集在一起,并把着力点落实到教育这一百年大计之上,让这些孩子在初中毕业之后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不仅他们的一生都可能因此而改变,企业也可以借此为自己培养可用之才,让他们成为企业新的人才来源。
主办方:职业教育惠及多方
按照主办方计划,参与活动的企业将在3月10日无偿提供自己的产品开展义卖活动,据北京市工商联厨卫行业商会会长杜庆平介绍,首次义卖筹款目标预计在100万元以上,“如果义卖金额达不到这一目标,将由企业自己掏钱补足。”
这些善款为“专款专用”,将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设立“蒲公英就业教育专项基金”。杜庆平认为,把这部分基金投入到对蒲公英中学初三毕业生的技术培训中,请企业为孩子们上课,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掌握一技之长,不但可以解决企业本身的人才问题,也可以解决一般社会从业人员与企业衔接困难的问题。“即使他们不到这些企业工作,将来也能做更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更有机会为他的家庭状况带来转变,而且会为这个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厨卫企业人才问题迫在眉睫
中国的厨卫行业起步较晚,真正懂得设计、技术、管理方面的人才相当匮乏,专业对口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这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总是徘徊在价格上。业内专家指出,面对国外一些优秀的同行,中国的厨卫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据战略高地,必须解决专业人才匮乏和人才素质不高的问题。
由于专业性强,对技能技术的要求高,很多厨卫企业在录用员工时都感到非常困难。很多企业每年都花大量人力、物力做大量培训工作,但是整个行业的人才短缺还导致了企业之间在人才引进上的恶性竞争。有不少企业家指出,自己培训了几个月的员工,在掌握了企业的技术和信息之后,被其他企业“挖脚”,泄露了企业机密,加剧了企业间的同质化竞争,人员的频繁流动、人才的流失更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困难。因此,为整个行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成了厨卫企业共同的、迫在眉睫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