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瓷区的今昔沧桑
一个和煦的冬日,记者慕名来到省陶瓷专业镇——拥有700多年陶瓷生产历史的大埔县高陂镇。一进入该镇范围,就能见到不少陶瓷生产的厂区。作为目前广东省陶瓷主产区之一,高陂素有“白玉城”的美誉,当地生产的陶瓷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高陂位于大埔县南部,地处韩江中游,是大埔的三大镇之一,全镇总面积309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人,而直接从事陶瓷生产的人数就达11000多人。尽管高陂的陶瓷生产历史悠久,陶瓷工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与潮州枫溪、福建德化等瓷区相比,高陂的陶瓷生产长期以来存在“小、散、杂、缺”的传统格局。小,即规模小。全镇带动能力强的陶瓷龙头企业少,小打小闹的“麻雀”企业占了大部分。散,即企业分散。企业间、产业间联系不密切,相关配套产业的生产渠道不畅。杂,即品牌纷杂。该镇以前大部分陶瓷企业产品都是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中低档产品,品牌不一,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高陂陶瓷声誉。缺,即专业人才缺乏。由于该镇前几年陶瓷产业不景气,造成大量的陶瓷技术人员外流,且由于地处偏僻,生活条件差,企业难以聘请到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管理人才。
高陂陶瓷花色品种琳琅满目,令客商看得爱不释手
续写昔日的辉煌
如何重塑“白玉城”的辉煌,使大埔陶瓷产业更上一层楼?近年来,特别是去年来,该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瓷工富县”的发展新思路,以瓷兴镇,从战略的高度重视陶瓷专业镇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了专业镇建设领导小组,由镇党委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党政办、企业办、招商办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认真组织实施。
几年来,大埔县镇两级党政领导重点从“科技兴瓷、优化平台、做大扶强、打造品牌”这几个着力点苦心经营。经过多年努力,陶瓷已成为该镇一个“以一业带动百业”的主导产业,全镇现有陶瓷企业75间,初步形成了瓷土、原料、生产、科研、纸箱、运输、机械制造等一条龙的工商业体系,全镇经营陶瓷收入的比重也节节攀升,2004年陶瓷收入达2.4亿元,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65%,高陂的陶瓷业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有着昔日辉煌的“白玉城”高陂,如今再次焕发出青春活力。一是该镇陶瓷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近年来全镇掀起了窑炉技改热潮,石油气、柴油为燃料的梭式窑、隧道窑生产的普及大幅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还大力引进磁选机、滚压辘轳等先进设备。二是形成了一定规模。特别是去年来,该镇已形成了以高陂陶瓷工业生产基地为中心,原高陂、古野、平原区域陶瓷企业齐步发展的良好势头。据调查,高陂镇年上交税收达30万元的陶瓷企业就达10家,其中龙头企业新马陶瓷有限公司年产值近7000万元,上缴税收近500万元。三是产品种类繁多,制作较为精美。该镇的陶瓷业已由单一生产粗糙日用瓷,发展到日用、工艺美术、仿古、裂纹等花色品种多样生产、制作较为精美的新阶段,实现了“日用陶瓷工艺化,工艺陶瓷日用化”,陶瓷花色品种达3000多种。四是生产能力大大增强。随着科技成果的不断开发利用,该镇已解决了过去生产能力低、产品质量差的问题,基本实现了生产上规模、质量上水平的目标。
占地1500亩的大埔高陂陶瓷工业生产
基地吸引了不少老板前来投资办厂
“点土成金”共奔康
在占地1500亩的大埔高陂陶瓷工业生产基地,记者看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个建设两年多的生产基地经过科学规划、大力招商和优质服务,已引进投资项目32个,投资总额58522万元,其中在建项目13家,投资额2.12亿元,已投产企业9家。据这里的负责人介绍,该基地目前已吸引了深圳、潮州、汕头、澳大利亚、北京等地老板投资办厂,全部企业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亿至7亿元,税收4000万元左右,解决近3000人就业。在生产基地内的梅州宝丰陶瓷有限公司参观时,郭经理指着当今最先进的石油液化气陶瓷隧道窑生产线对记者说,过去烧瓷要建起一条又土又费时的龙窑,工人将每一个瓷坯体装进龙窑后,得从四面八方的山里备齐柴草,36至72小时日夜不停地烧,窑囱冒出来大量黑烟,自始至终靠的是人工操作,一不小心,成品陶瓷就会被损毁;而现在这个现代化生产线是全自动控制的,烧一车瓷只需20分钟左右,而且成品率高达9成半以上!
在采访中记者亲身感受到,在这个拥有700多年陶瓷生产历史的产区,聪明的高陂人正抓住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大做“瓷工富县”文章,他们“点土成金”,把制作精美的瓷器装箱后成货柜地运往世界各地,努力实现山里人勤劳致富的梦想。(李锦让 钟小丰 黄志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