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龙窑遗址陈列馆内呈现有关制陶过程的壁画。吴波摄文/见习记者陈丽莉记者黄慧通讯员孔耀基
许多人都知道佛山陶瓷很久前就享誉中外,但除了石湾陶瓷外,却很少人知道高明的陶瓷。日前,文化讲座“唐宋时期珠三角地区瓷业变化与海上丝路的发展”在佛山开讲,主讲人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主任刘成基研究员声称,曾在唐朝中晚期,高明的陶器已踏上了海上丝路。如今,只有龙窑的遗址才能把被岁月埋没的一段陶瓷制造历史重新寻找回来。
印尼沉船中发现高明瓷
刘成基研究推断,高明陶器出口时间更早于石湾陶瓷。据介绍,在上世纪90年代末,在印尼发现的一艘古代沉船中,打捞到了65000多件瓷器,其中不少陶是产于湖南、广东以及北方一些省份。从瓷器的制作方法看,由于广东窑系生产的瓷器是采用垫烧的方法,当时盛产这种瓷器的有高明与新会,所以判断沉船里的广东陶瓷极可能产于高明和新会两地。
另外,在打捞到的瓷器中,有一只碗上明确注明了“宝历2年”年号,可判断这艘船是在唐朝中晚期出海的,由此推断,唐朝后期高明窑、新会窑已开始生产出口瓷器,并踏上了海上丝路。另外,在菲律宾等地也发现了唐代时候高明或新会生产的瓷器。
高明龙窑陶产量可达万件
据了解,目前广东发现的窑址共有30多处地方,新会的官冲唐窑和高明的龙窑是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出来的。在佛山的其他地区也有发现唐代遗物,如佛山的石湾、三水的洞口等,但是这些地方都没有经过科学的发掘。
刘成基介绍,高明窑是在1957年被发现的,虽然该窑不是广东发现古窑址中最早的,但是,从它以龙形依山而建的特点,该窑的产量很大,可以达到上万件。高明发现的古窑址,对于研究高明陶器出口事实、当地唐窑向宋窑过渡以及探讨广东陶瓷发展史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记者在高明龙窑遗址陈列馆内,看到了有关制陶过程的壁画,呈现了唐代高明窑火不熄,陶业兴旺的情景。
明清石湾窑取代高明窑
据介绍,高明窑生产的瓷器的胎多是青灰色,采用的是龙窑烧制,烧出来的瓷器以丰满、厚重著称。不过,由于青瓷的火候不够高,瓷器不够硬,因此,宋朝的瓷业中心开始向北移,珠三角的陶业辉煌不再。直到明清后,石湾陶瓷以其花式多、窑火盛取代了高明唐代时的繁盛地位,并享誉了“陶都”的盛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