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经过两个多月的勘探发掘,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农林上路的考古工作已基本结束。共清理两汉、隋唐五代时期古墓葬8座、水井9眼、灰坑5个,另外还清理出一些与人类居住址有关的柱洞遗迹。专家指出,挖掘出来的这些陪葬品大都是古代居民的生活用具,如用来盛放多种调料的五联罐等,显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才智和情趣。
推测两墓主人有亲缘关系
本次共清理出古墓葬8座,其中砖室墓和土坑墓分别4座。砖室墓时代分别为东汉、南朝和隋唐时期。两座南朝墓仅清出排水沟,墓葬可能还压在现代房屋下,排水沟砌筑讲究,显示出墓主人的身份应该在当时是一位中产阶级。土坑墓均为两汉时期,虽然墓坑不深,但结构及随葬品保存尚好。其中有3座为两汉中期偏早,1座为东汉。
两汉土墓坑墓三被一口大约同时期的水井打破,仅随葬一件方格纹陶罐。有两座墓墓向一致,大小、结构形制相似,随葬品的种类也基本一样,专家推测说两墓主人可能有亲缘关系。这两座墓的棺位和椁板腐朽痕迹清晰可辨。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陶钫、壶、罐、瓮、盂,两座墓共出土3件五联罐,这种器型多见于广州地区西汉早中期墓中。墓中还出土了玛瑙管珠,制作非常精美。
<IMG alt="" hspace=0 src="https://www.ceramicschina.com/editor/UploadFile/2006-8/23/200682394520990.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
农林上路挖掘现场
<IMG alt="" hspace=0 src="https://www.ceramicschina.com/editor/UploadFile/2006-8/23/200682394520423.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
已挖掘出来的墓坑中的部分古代陶器
<IMG alt="" hspace=0 src="https://www.ceramicschina.com/editor/UploadFile/2006-8/23/200682394520210.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
这些陶器都是古代人民的生活用具
座灯的陶俑相貌为一胡人
东汉土墓坑有一个墓分前后室,后室被一口直径近两米、深度超过4米的五代时期水井打破。出土陶壶、直身罐、灶等器物,其中出土一件陶俑座灯造型较为别致,为一胡人单手托灯,胡人面部及身体各部位刻划栩栩如生。现场考古专家说,虽然这种陶俑座灯在广州的考古中已发现几十件,但都没有这样的精致。另外还出土了成串"五铢"铜钱、铁环首刀和铜镜等,均不同程度锈蚀。
清理的九眼水井分属汉和唐五代两宋时期,出土文物多残碎,但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井五底部出土一堆"乾亨重宝"铅钱,估计原有绳线串起。
两千年前岭南与中亚已有交流
本次考古勘探发掘的范围较小,但清理的古墓葬、水井和灰坑众多,分布密集,频繁出现了晚期水井打破早期墓葬或水井就在墓旁的现象,特别是数量众多的水井和堆放生活垃圾的灰坑的发现,表明了这一带人类活动的频繁。同时,由于这一带岗阜相连,又成为人类理想的埋藏地,所以就出现了墓葬、水井共存,甚至水井打破墓葬的情形。此次考古发掘为研究、复原东山口一带的古地理环境和人类聚居信息提供了重要材料。
此外,东汉墓出土的胡人俑座灯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佐证了近两千年前岭南和西域、中亚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能保存下来实属幸运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此次发掘清理的古墓葬,墓坑深度均只有四、五十厘米,有些器物的口部在发现时已经受损。实际上,它们原本深二、三米甚至更深,只是后来人类不断活动过程中被"削"低,特别是上世纪中后期的城市建设中,整个山岗被挖低,这些墓葬也就越来越浅了。
由于本次考古工作得到了建筑单位的大力支持,考古勘探发掘得以在建设施工前进行,所以这些古墓葬能够被较完好的抢救保存下来,多少有些"幸运"。在现代城市建设运用大规模的机械施工、动辄下挖十几米、数十米的情况下,如不能提前开展考古工作,许多珍贵的文物资源就只能是消失在挖掘机、桩机的"铁蹄"下,而不可能"重见天日",展现在公众的面前了。(编辑张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