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陶卫网
手机浏览陶卫网
当前位置:首页>看资讯 >陶瓷资讯>多陶瓷再现战国文明(图)

多陶瓷再现战国文明(图)

2021-11-18 09:24:06责任编辑:陶卫网

单獾纹瓦当 宫殿屋脊装饰陶鸽秦俑的“祖先”  ■战国秦雍城大型制陶作坊2000多件早期秦瓦当首次集中出土 ■同时发现高约10厘米的人俑,可能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秦俑”   本报讯(记者 李彪)经考古人员发掘,一处距今2500多年的大型战国秦雍城制陶作坊于日前在凤翔显露真容,2000多件精美的早期秦瓦当等一批罕见文物再现了秦都雍城的辉煌建造历程。 村民取土意外发现遗址 2


单獾纹瓦当


宫殿屋脊装饰陶鸽


秦俑的“祖先”

  ■战国秦雍城大型制陶作坊2000多件早期秦瓦当首次集中出土

■同时发现高约10厘米的人俑,可能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秦俑”

  本报讯(记者 李彪)经考古人员发掘,一处距今2500多年的大型战国秦雍城制陶作坊于日前在凤翔显露真容,2000多件精美的早期秦瓦当等一批罕见文物再现了秦都雍城的辉煌建造历程。

村民取土意外发现遗址

2003年,位于秦雍城西北部的凤翔县豆腐村村民在取土时,发现了大量战国早期的砖瓦等建筑材料。勘探后查明,该遗址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50米,总面积达3.3万平方米,且遗迹丰富。在遗址范围的东侧和南侧又发现了断续的夯墙遗迹,初步判断可能分别与雍城西城墙和北城墙连接,以此形成“雍城内城作坊区”。

陶窑遗址再现做陶全过程

在已发掘的区域内,考古人员确认的遗迹有陶窑、深层纯净土采集坑、泥条存储袋状坑、给作坊输水的地下陶水管道、水井和用于其他拌和材料存放的长方形竖穴坑等。

据省考古研究所秦汉室主任、秦都雍城考古队队长田亚岐介绍,陶窑为地面馒头形熟土结构,窑群间相对密集,相邻窑距较小,发掘出的5座窑东西呈“一”字形排列,其中2座仅有底座,另3座也只有窑身的下半部;还发现一条长35.9米、宽2.95米、深4.75米的深沟,是最大的一个取土场地,同时它又兼作浸泡与拌泥的场所;在沟的两侧分布多个袋状坑,其用途为暂存细搓的泥条,之后再以盘筑方式在坑上近距离内制作成砖瓦等建筑材料的土坯,经晾干之后入窑烧成,出窑后正品即被运抵宫殿及其他建筑兴建地,废品及窑灰则被倾倒于附近的废弃坑内。

动物纹瓦当独具特色

发掘出土的2000多件遗物中,瓦当占到百分之七八十,最具特色的是一批动物纹瓦当,有鹿蛇纹、凤鸟纹、蟾蜍纹、獾纹、虎雁纹、鹿纹、虎鹿兽纹和虎纹等,还有一批云纹和素面瓦当。另外,还有方砖、槽形板瓦、弧形板瓦、筒瓦、瓦当等,此外还发现尚未焙烧的泥坯。

据介绍,出土的瓦当中,有少部分确因烧制过程中的不当因素成为废品,而另外一大批完好的瓦当也被废弃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与之相套接的筒瓦出现质量问题。另外还出现一件由多个筒瓦、瓦当变形粘连在一起的烧结块。

田亚岐表示,时代这么早、数量如此多的瓦当集中出土,在国内尚属首次,在发现的各类动物纹瓦当中,有些图案内容还是首次被发现,丰富了东周时期秦瓦当的内容。

雍城内首现早期秦方砖

令考古人员惊喜的是,在此次发掘出土的文物中,首次在雍城范围内发现了早期秦方砖,这种砖厚重,不规格,没有足够的承重力,且多数在烧制过程中出现变形和开裂,显现出秦砖的原始雏形。

另外,还发现了用于建筑装饰的半圆形贴面砖、人俑和各种脊兽,其中的人俑高约10厘米,虽然做工比较粗糙,但专家认为它们可能就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秦俑”,这些文物对判断当时建筑墙面及屋顶装饰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附近应该还有其他遗存

田亚岐表示,根据目前已取得的考古收获,初步确认豆腐村遗址即为战国早期向雍城各类建筑专门提供瓦类陶质建材的作坊所在,由于采土量的限制以及邻近处兴建新窑比较容易的缘故,各时段的作坊区可能就近多次移位才形成雍城较大的作坊区,在本次发掘区的附近应该还有早到春秋晚期或者晚于战国早期的遗存。 <

阅读上文 >> 磁灶:阳光总在风雨后
阅读下文 >> 我省举办品牌建设广场宣传活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达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twxw.com.cn/news/show-260086.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 陶卫网

为您精选更多好项目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佛山市诗瓷广告策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中国陶卫行业综合门户! ICP备案号:粤ICP备090354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0688号 投资有风险 加盟需谨慎 技术支持:尚高数字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