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深圳重提“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未来5年,深圳将按照每年建设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低成本“工业上楼”产业空间。
已经登顶全国工业第一城的深圳,为何要大力推动工业上楼?
“腾笼换鸟”之痛
这就不得不提十几年那场轰轰烈烈的“腾笼换鸟”。2008年,广东开启“腾笼换鸟”战略,大力淘汰低端产业,着力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同年,深圳出台《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产业发展方向定位为高端化,并对在深圳设立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的企业进行巨额奖励。
在此背景下,不少企业纷纷将工厂等制造环节迁出了深圳。与此同时,深圳开始改造低效工业园,兴建大量写字楼,大力发展所谓总部经济新形态。
数据显示,2008-2016年间,有多达4万家企业迁出了深圳,其中不乏一些行业头部企业以及世界500强企业。
过快去工业化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一是所谓的腾笼换鸟本质上是政府主导的产业升级,这种人为的“揠苗助长”对企业和城市的发展适得其反,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制造业逐步空心化。
而这些年,深圳大力发展的总部经济,不仅导致了写字楼空置率居高不下,还催生了大量的空壳公司和虚假总部,骗取税收优惠政策。
一个典型例子,深圳千方百计引进总部企业,结果却引来了不少房地产巨头,某大从广州迁往深圳没几年就出现了“暴雷”。
其次是破坏了整个产业链。腾笼换鸟,一心只想要高端,不要低端,天底下哪有这么美的事情。一个产业链需要上下游共同协作,不可能你只想要这个,不要那个。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深圳能快速从山寨之都蜕变为创新之城,就是因为过去集聚了许多中小配套企业,它们与一些行业巨头形成了开放的合作圈,构成了需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2007年的深圳华强北电子商业街
一旦中小配套企业大量迁出,大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如果某个地区给予某个行业巨头更诱人的优惠政策,这些大企业也可以随时撤离深圳。
最终,所谓的总部经济就变成了“空中楼阁”,而被赶跑的企业,就再也不可能回来。
释放了什么信号?
第一是对过去政策的纠偏,重新重视制造业当家的地位。经过此轮疫情,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制造业对于稳就业、稳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是夯实工业家底。过去,深圳产业转移一方面受到政策影响,另一方面就是深圳“无地可用”、房价高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被迫转移。
“工业上楼”后,深圳既能留住中小企业,延缓产业链外迁的速度,也能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足够的空间,可谓“一箭双雕”。
未来五年,深圳每年提供不少于2000万平米的空间,直接解决企业发展空间不足的难题。更为关键的是,工业上楼项目由政府主导建设,能够真正惠普到制造业企业。
过去,深圳为破解产业空间不足的难题,曾推出过M0新型产业用地,然而,一些中大型企业拿地之后,变相出租,实际上变成房地产项目,推高租金成本。
而工业上楼项目以国有资金为主导,所建设的国有产权厂房能够有效降低厂租成本,杜绝过去由企业或村集体单方面建设运营,随意涨租的行为。
第三为20+8产业集群提供发展空间。从最早的“三来一补”成功转型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城市,深圳的产业布局一直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如今,深圳靠着比亚迪,在新能源产业赛道上一路狂飙,正在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目前,深圳锁定了八大未来产业,作为未来新的增长动能。
下一个十年,深圳仍然值得期待!